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股票配资网-独家提供:股票杠杆平台app下载-A股资金入局详解:险资猛砸万亿元 散户外资潜力大

摘要:   从怀疑到惊讶,到将信将疑,到大致确信,再到持续加仓,投资者对A股牛市的认可,往往会经历多个阶段。  本轮牛市,先是有国家队的资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从怀疑到惊讶,到将信将疑 ,到大致确信 ,再到持续加仓,投资者对A股牛市的认可,往往会经历多个阶段 。

  本轮牛市 ,先是有国家队的资金“托底”,而后有保险资金加速入市助力,在真金白银的支撑之下 ,散户的情绪被点燃 。这一切背后,A股实则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蜕变——公司治理改革,加大分红回购力度 ,中长期资金入市,双向开放……

  随着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,成交量居高不下 ,从散户、基金 、理财 、险资到外资,究竟各方资金的A股加仓之路走到了哪一步?未来还有多少加仓的空间?对此,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各个投资细分领域的一线业内人士 ,希望可以从资金流向的角度 ,更清晰地展现A股本轮牛市的发展阶段。

  散户资金入市潜力大

  个人投资者是本轮牛市的“后来者 ”,但却一举点燃了牛市热度。

  高盛数据显示,6月以来 ,代表国家队的资金(相关ETF)几乎处于“场边观望 ”状态,个人投资者占据了主导 。

  上证综指在8月20日收于3766.21点,创出十年新高 ,消费板块开始发力。8月21日,上证综指无视美国科技股的大幅回调,继续创出新高。

  A股近期的持续上涨 ,是由市场活跃度上升所推动的 。以上证综指8月18日突破3700点为例,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了2.75万亿元,创历史第三高(仅次于2024年10月创造的纪录)。按总名义成交额计算 ,A股目前是多家外资投行交易平台在亚太区域中最活跃的市场。

  散户的热度还能继续多久?高盛估计,中国居民家庭有55万亿元的超额储蓄,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有22%配置于基金股票 ,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10万亿元潜在资金流入市场 。尽管有观点认为这类测算略有极端 ,但增量资金的潜力确实存在。

(图表来源:高盛)

  无独有偶,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记者表示,近期M2与M1剪刀差正逐步收窄 ,显示整体资金的流动性增强,而且部分债券基金产品的净值出现回撤。

  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偏爱购买哪类公司?数据显示,中小型股更受青睐——当前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散户持股比例分别为61%和51% ,而外资持股仅为2.5%和1.4% 。

  有观点认为,中证1000对保证金交易的敞口最大,金额为620亿美元(占市值的3.5%)。更高的散户持仓、更高的换手速度 ,以及更高的融资融券敞口,使中小市值指数对市场表现、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状况更为敏感。

  但积极的一面在于,中小市值指数在行业权重上更为均衡 ,并且对高科技制造领域的配置更高,与中国战略政策方向一致 。中证1000在金融 、房地产、能源和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的权重仅约为10%,而科技硬件、软件和医疗保健分别占25%和12% ,因此走势更具韧性 。

  险资一年猛砸万亿元

  险资的加仓可谓“大刀阔斧”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 ,过去一年,保险资金对股票的直接投资金额激增了约10000亿元,其中2025年内增长了超6400亿元。相关分析显示 ,考虑到保险资金的投向限制,上述资金主要投向应是A股市场 。

  “头部保险公司基本都是真金白银增配股市,预计头部机构单家增持幅度都在千亿元级别。”某头部保险资管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  另一保险资管债券交易员也告诉记者:“‘资产荒’此前深深困扰险资 ,之所以30年国债在过去一年被‘疯抢’,也是因为长期资产极度‘欠配’,险资当时都配不够 ,因此收益率一上去就会有买家 。 ”

  今年4月,政策的松绑已为资金入市埋下了伏笔。4月8日,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》 ,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,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,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,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。

  在过去不到两周的时间里 ,险资已连续出现两起举牌行动 。比如,至8月11日,中国平安(601318.SH)与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资管 ,合计买入1.4亿股中国太保(02601.HK)H股,持股比例升至5.04%,达到举牌条件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 ,就二季度末的数据来看,虽然债券依旧是险资最核心的配置方向,总规模高达17.87万亿元 ,占整体资金运用余额的49.25%。但是,近期的股票投资贡献了预计一半的投资收益,而且随着债券投资收益率的下降 ,险资对权益资产的增配力度有望持续增加 。

  外资有望修正“低配”立场

  外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增量资金。尽管如高盛 、瑞银等多家外资卖方近年来持续高呼“增配”中国股市,但买方客户并未积极采取行动,尤其是长线外资。但是 ,这些资金对A股的“低配 ”立场或将逐渐修正 。

  相比更谨慎的长线资金 ,更具投机性的外资对冲基金已经大幅涌入 。花旗方面表示:“自今年夏季以来,观察到北美投资者对A股的做多兴趣和交易量明显增加。我们以极快速度完成了更多客户准入手续以交易中国A股衍生品。这是过去四年中,中国概念交易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。”

  该机构认为 ,这种行为并不应该被简单归结为“错失上涨恐惧症”(FOMO),资金流入背后主要是因为,外资要修正“低配 ”状态 ,对中国配置的增量调整,防范上行风险的对冲操作,并且寻找新兴市场的相对价值机会(中国股市的估值仍相对较低)。

  事实上 ,长线外资也在逐渐改变立场。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分析师王滢对记者称,中国股票在6月重新录得12亿美元的外资长线多头(Long-only)资金流入,这一趋势在7月进一步扩大 ,净流入总额上升至27亿美元 。一些全球大型亚太主动型共同基金显著减少了对中国的低配仓位。

  例如,欧洲资管巨头安联投资(AllianzGI)此前正是在中国成立公募基金(安联基金),新基金在去年9月3日发行 ,即“9·24行情”前夕 ,目前净值为1.5852,累计回报接近60%。在这轮牛市下,A股赚钱效应体现 。

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程彧本周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,本轮A股的估值重估大周期背后的核心驱动要素在于,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,中国企业长期竞争力与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提高 ,地产等系统性风险缓和,以及政策强托底力度增强(其中包括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、增强股东回报等相关政策)。

  程彧表示:“这轮估值重估周期不依赖于宏观经济与当前企业的盈利水平,也不完全依赖于‘放水’ ,而是面向中国的长期竞争力与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,因此不必对于当前短期的挑战过于忧虑。”

  基金新发规模温和提升

  基金规模的变化趋势往往不难预测,因为从历史上来看 ,新发公募基金规模通常滞后于股市表现 。

  “随着股市及基金表现回暖,公募基金的新发规模有望逐步提升,从而形成正向循环。 ”孟磊告诉记者 ,公募基金上半年仅增持1456亿元的A股 ,而2025年1月22日印发的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要求,公募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要增长10%。静态估算下,2025、2026 、2027年公募将需至少增持A股5900亿元、6500亿元和7100亿元 。

  今年上半年 ,公募基金发行较为缓慢 。主动公募在今年上半年发行922亿元,低于2020至2022年同期5138亿元的平均水平。这使得A股市场获得的增量流动性有限。

  但也就在近期,公募与私募的新发数量都已明显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。今年偏股公募基金整体录得17%的回报 ,持平于万得全A指数,但显著高于沪深300的8%,扭转了过去三年跑输指数的疲软表现。

  理财资金或逐步增配股市

  全市场当前存在近30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。由于这类机构的受众风险偏好极低 ,并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替代类产品,因而很难接受大幅波动 。

  但随着A股“慢牛”逐渐形成,且现金、债券收益率过低 ,一味“卷债券”并非长久之计,边际增配股市或是不得不迈出的一步。

  据第一财经记者对多家国有大行 、股份行、城商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人士的采访,目前整体理财资金对股市的配置比例仅在2%~5% ,最多不会超过10% ,逐步增配是大概率事件。

  在近期举办的“2025资产管理年会 ”上,农银理财副总裁孙建坤表示,需要在投资端拓展资产配置边界 ,从固收类资产向权益类等多元资产延伸 。

  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表示,理财公司可以定位为固收产品的主要供给者、含权产品的重要供给者。他称,当前多数银行理财客户希望得到一个波动较低 、收益适度的结果交付 ,但也有不少客户逐渐愿意接受波动略高 、收益较好的理财产品。基于此,上半年公司加大含权产品创设,提升组合管理能力 。

  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表示 ,权益领域机会多为结构性,虽近期大盘存在机会,但对当前理财客群而言 ,单一权益资产策略产品化不现实,需以风险预算为前提构建股债多元资产组合。

(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

标签云